柈杅
成語(Idiom):柈杅
發音(Pronunciation):bàng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沉穩、淡泊名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柈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柈”指的是一種木工工具,用于將木材磨光;“杅”則是一種容器,用于盛放稻谷。將這兩個詞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像柈一樣沉穩,像杅一樣淡泊名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柈杅一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和性格,特別是在面對名利誘惑時能保持淡泊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貪圖功名利祿,專心致志地從事自己的事業,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柈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名叫楊修的官員。楊修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貪婪好利,追求權力和財富。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向他展示了一個裝滿稻谷的杅子,然后將杅子倒扣在地上,稻谷卻沒有灑出來。老人告訴楊修,這個杅子就像一個人,只有內心淡泊名利,才能保持穩定和堅定。楊修聽后深受觸動,從而改變了自己的貪婪之心,開始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淡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柈杅的人,從不在意名利和權力。
2. 在商業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保持柈杅的態度非常難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住成語柈杅。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柈子,正在將木材磨光,同時身邊放著一個裝滿稻谷的杅子,這個人沉穩地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擾,表現出柈杅的品質和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淡泊名利”、“不為五斗米折腰”等,來豐富對柈杅這種淡泊名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10歲):他是一個柈杅的人,不貪玩,專心學習。
2. 初中生(14歲):在選擇職業時,我希望能保持柈杅的態度,不被金錢和名利所迷惑。
3. 高中生(17歲):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我要保持柈杅的心態,不被成績和錄取結果左右。
4. 大學生(20歲):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保持柈杅的品質,專注于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追逐權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