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德
成語(Idiom):伐德(fá dé)
發音(Pronunciation):fá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毀謗、攻擊他人的品德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伐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伐”意為毀壞,破壞,攻擊,“德”意為品德、道德。伐德的基本含義是指毀謗、攻擊他人的品德道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伐德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故意詆毀他人的人或行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道德的行為,提醒人們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伐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名叫吳起的將軍,他是楚國的重要軍事家和政治家。吳起有一個賢妻,她非常善良正直,深受人們的敬重。有一天,吳起的政敵為了陷害他,編造了一些謠言詆毀吳起的妻子,企圖破壞吳起的聲譽。然而,這些誹謗并沒有得到人們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吳起的妻子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女性。于是,人們用“伐德”來形容那些攻擊他人品德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伐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伐”是動詞,意為攻擊,破壞,“德”是賓語,指品德、道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伐德,別人的好事他從來不說。
2. 這種伐德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品德和道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伐德”拆分成“攻擊”和“品德”,并聯想到一個人在攻擊他人的品德時所表現出的不道德行為,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伐德別人,老師說這樣不好。
2. 初中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伐德他人。
3. 高中生:網絡上有很多人在伐德明星,我們應該保持理性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