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鍬鐝
基本解釋
同“ 下鍬钁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恰花殘月缺,又瓶墜簪折,并頭蓮藉上下鍬鐝,姻緣簿碎扯。”
成語(Idiom):下鍬鐝
發(fā)音(Pronunciation):xià qiāo ch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做事勤勞而不圖名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鍬鐝是一個由“下”、“鍬”和“鐝”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表示向下,指的是勤勞努力的行動;“鍬”是一種農(nóng)具,用于耕作;“鐝”是一種短柄的鐵錘,用于敲打。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們勤勞努力地干活,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圖名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鍬鐝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勤勞努力,不計較回報,只為完成任務(wù)而努力工作的精神狀態(tài)。可以用于贊美勤奮工作的人,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鍬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張阿生的人,他在山上挖掘鐵礦石時,不顧個人得失,一心一意地努力工作。最終,他因為勤勞努力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下鍬鐝的人,每天都從早到晚工作。
2. 只要你下鍬鐝,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下鍬鐝”與“勤勞努力”這個意思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田地里努力地揮舞著鍬和鐝,辛勤耕作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勤勞努力相關(guān)的成語,如“勤勞致富”、“勤能補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爸爸每天都下鍬鐝,為了給我們買好吃的。
2. 小學生:我要像李嘉誠那樣下鍬鐝,爭取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3. 中學生:考試前,我要下鍬鐝,努力復習知識。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忙碌,需要下鍬鐝才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