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瘡疥之疾(chuāng jiè zhī jí)
發音(Pronunciation):chuāng jiè zhī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嚴重的疾病或問題,比喻嚴重的弊端或禍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瘡疥是指皮膚上的疾病,而瘡疥之疾則是指嚴重的疾病或問題。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現象極其嚴重、嚴重到了無法容忍的程度。它強調了問題的嚴重性和對人們的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各種嚴重的問題或弊端,例如政治腐敗、社會不公、環境污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子罕篇》中有一句話:“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其中的“無莫也”一詞被解釋為“沒有任何瘡疥之疾”,意思是君子不應該有任何嚴重的問題或弊端。后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為形容嚴重的問題或弊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瘡疥之疾的結構是“名詞+之+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腐敗問題已經到了瘡疥之疾的地步,必須采取嚴厲的措施來整頓。
2. 這個社會的不公現象已經發展到了瘡疥之疾的程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解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身上長滿了瘡疥,表示他的問題或弊端非常嚴重,這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弊病叢生”、“弊端叢生”等,它們都表示問題或弊端非常嚴重的意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學校的課外輔導班問題已經到了瘡疥之疾的地步,需要家長們共同關注。
2. 初中生:社會腐敗問題已經發展到了瘡疥之疾的程度,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反腐斗爭。
3. 高中生:環境污染已經到了瘡疥之疾的地步,我們應該采取措施保護環境。
4. 大學生:社會不公問題已經發展到了瘡疥之疾的程度,我們應該為實現社會公平而努力。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