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芽
基本解釋
(1).亦作“ 未牙 ”。還沒發生;還沒萌動。 晉 江統 《函谷關賦》:“經略封畿,因固設險……遏姦宄于未芽,殿邪偽于萌漸。” 唐 韓愈 《奉和杜相公太清宮紀事陳誠上李相公十六韻》:“陽月時之首,陰泉氣未牙。”
(2).尚未發芽。 宋 陸游 《塞上曲》:“茫茫大磧吁可嗟,暮春積雪草未芽。”
成語(Idiom):未芽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尚未發展成形,還處于初期階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未芽是由形容詞“未”和名詞“芽”組成的成語,意為事物還未發展成形,還處于初期階段。形容事物尚未展現出全部的潛力和特點,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未芽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初期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成長、事業的發展、項目的啟動等。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不要輕易放棄,因為事物在初期階段的發展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李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秦國丞相李斯擔任宰相之前,曾被國王問到如何治理國家。李斯回答說:“未芽之木,不可生也。”意思是說植物在未經發育之前不能生長,國家的治理也需要有相應的準備和條件。從此以后,“未芽”就成為了形容事物初期階段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現在還未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努力。
2. 雖然他還未芽,但是他的潛力無限,相信他會取得很好的成績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未芽”與事物的成長過程聯系起來,想象一顆剛剛破土而出的嫩芽,表示事物還處于初期階段,需要經過時間和努力才能發展成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長和發展相關的成語,如“茁壯成長”、“蓬勃發展”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種的花還未芽,需要天天澆水才能長大。
2. 初中生:我正在學習一門新的樂器,雖然現在還未芽,但我相信繼續努力一定會有進步。
3. 高中生:這個創業項目還未芽,但我們有信心通過市場調研和團隊合作,讓它蓬勃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