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膚
成語(Idiom):鏤膚
發音(Pronunciation):lòu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批評、責備非常尖銳、刺痛人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鏤膚是由“鏤”和“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鏤,意為雕刻、刻畫;膚,意為皮膚。鏤膚形容言辭尖銳,如同刻在皮膚上一般,刺痛人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鏤膚一詞多用于描述言辭尖銳、批評刺痛人心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文章、演講、評論等具有強烈批評性質的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鏤膚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事中,韓非子在戰國時期為秦國效力,他曾經上書秦始皇,對秦始皇的錯誤政策進行了尖銳批評。他認為秦始皇過度追求權力,導致國家內外問題叢生。韓非子的言辭尖銳而批評性強,被形容為“言辭鏤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鏤”表示雕刻、刻畫;賓語“膚”表示皮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批評之言如刀如劍,鏤膚刻骨,讓人難以接受。
2. 這篇文章以鏤膚的批評聲名遠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用刀在皮膚上雕刻,這種雕刻的痛苦感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韓非子的思想和他在秦國的政治地位,以及秦始皇的統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批評我的作文時,總是用鏤膚的話語讓我深刻反思。
2. 初中生:他的諷刺演講鏤膚刻骨,讓全場都感到震撼。
3. 高中生:這篇社論以鏤膚的批評揭露了政府的弊端。
4. 大學生:在辯論賽中,選手們互相鏤膚,力求找出對方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