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害
成語(Idiom):寇害(kòu hài)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h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敵對勢力侵擾、破壞,給人民帶來傷害和災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寇害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寇指敵對勢力或者盜賊,害指侵害、傷害。寇害一詞形象地描述了敵對勢力的侵襲和對人民的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亂、災害等情況下,人民受到來自外部勢力的傷害和破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寇害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不顧齊國與晉國的和約,率領一支軍隊侵略晉國。最終,公子糾的行為導致晉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傷害,從而形成了“寇害”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寇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詞語。其中,“寇”是形聲字,由“寇”部和“句”聲構成,表示敵對勢力;“害”是形聲字,由“宀”部和“氣”聲構成,表示傷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軍的侵略給我們的家鄉帶來了巨大的寇害。
2. 這場災難給人民造成了無法估量的寇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寇害的發音“kòu hài”與“口害”相聯想,口害表示敵對勢力對人民的傷害和破壞。可以通過聯想這一發音和意義的關系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寇害相關的成語,如“寇難”,“寇盜”,以及與戰爭、災難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敵人的入侵給我們的家鄉帶來了很大的寇害。
2. 初中生:戰爭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寇害,我們應該努力維護和平。
3. 高中生:災難帶來的寇害讓人深感無力和無奈,我們應該加強預防和救援能力。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寇害不僅僅指戰爭和災難,還包括各種形式的犯罪和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