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
基本解釋
◎ 它山之石 tāshānzhīshí
[the stones of other hills] 利用其它山上的石頭可以錯琢器物。引伸為外國的賢臣可任用治理國家,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為我所用。亦比喻朋友能規勸自己改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語(Idiom):它山之石
發音(Pronunciation):tā shān zhī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地的好石頭,比喻他人的優點或長處,可以成為自己學習借鑒的對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它山之石”源自于《論語·子罕篇》。原文中有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在三個人一起行走的時候,一定會有我可以向他學習的地方。選擇別人的優點來學習,對于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向別人學習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借鑒他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時候有一位名叫魯班的木匠,他非常善于制作家具。有一次,他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一塊非常優美的石頭。他覺得這塊石頭非常適合制作家具,于是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將這塊石頭帶回了家。魯班把這塊石頭放在自己的工作臺上,每天都會仔細觀察它,并從中汲取靈感,用于自己的木工技藝。最終,魯班的家具制作技藝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個故事就是“它山之石”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它山之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以它山之石為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2. 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多向優秀的人學習,像它山之石一樣,不斷提高自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魯班,看到了一塊美麗的石頭,把它帶回家,用來提升自己的技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論語·子罕篇》中的其他內容,了解更多關于學習和成長的智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它山之石一樣,不斷進步,變得更加優秀。
2. 初中生:在學習上,我們應該多向優秀的同學學習,像它山之石一樣,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
3. 高中生:在備考過程中,我會把其他同學的優點作為它山之石,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會向優秀的同事學習,把他們的經驗作為它山之石,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