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枒
成語(Idiom):搬枒(bān mó)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故意歪曲事實,捏造謠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搬枒是由“搬”和“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搬”意為搬動、轉移,引申為歪曲、捏造;“枒”意為木材上的瑕疵、疤痕,比喻事實上的錯誤、謠言。搬枒一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故意歪曲事實、捏造謠言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搬枒一詞通常用于批評、諷刺那些惡意傳播虛假信息、歪曲事實的人。可以用來描述網絡上的謠言、媒體的不實報道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搬枒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二》中,原文為“搬枒之謂也”。這個成語最初是用來形容戰國時期齊國的一個官員搬弄是非,故意歪曲事實,制造謠言,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用來批評那些故意歪曲事實、捏造謠言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搬枒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搬”和名詞“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搬枒事實,制造謠言,讓人無法相信他說的話。
2. 這篇報道完全是搬枒的,根本不符合事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搬枒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搬運一塊木材時,不小心把木材上的瑕疵暴露出來,這個行為就像是故意歪曲事實、暴露謠言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搬枒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比如“捏造事實”、“虛構謠言”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提高自己識別和辨別謠言的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同學喜歡搬枒,經常編造一些奇怪的故事來嚇唬我們。
2. 初中生: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搬枒事實,制造謠言。
3. 高中生:在信息時代,我們應該學會辨別真假信息,不要輕易相信搬枒的言論。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具備批判思維,不被搬枒的言論所蒙蔽,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