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翰
基本解釋
(1).書信。《魏書·夏侯道遷傳》:“ 道遷 雖學(xué)不淵洽,而歷覽書史,閑習(xí)尺牘,札翰往還,甚有意理。” 唐 杜甫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詩:“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2).指奏折。《舊唐書·宇文融傳》:“遂命百司長吏,方州岳牧,僉議都堂,廣徵異見。羣詞盈於札翰,環(huán)省彌于旬日,庶廣朕意,豈以為勞,稽眾考言,謂斯折衷。”
(3).泛指文章書畫等。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務(wù)尚》:“ 蕭誠 自務(wù)札翰, 李邕 恒自言別書…… 蕭 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數(shù)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見者皆以為數(shù)百年書也。” 宋 蘇軾 《答言上人》:“比日法體佳勝,札翰愈精健,詩必稱是,不蒙見示何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五俗字》:“書字有俗體,一律不可復(fù)改者,如沖、涼、況、減、決五字,悉以水為冫(筆陵切,與冰同),雖士人札翰亦然。”
成語(Idiom):札翰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á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信、寫奏章等文書。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翰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札”和“翰”兩個字組成。札指寫字用的小片,翰指寫字用的毛筆。札翰合在一起表示寫信、寫奏章等文書。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文采優(yōu)美、才華出眾的人寫作的文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札翰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贊美文才出眾的人,也可以形容寫作水平高超的文章。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寫作方面有出眾的才華,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篇文章文采斐然,情感深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古時候,人們沒有現(xiàn)代化的通訊工具,寫信是唯一的溝通方式。因此,會寫信的人被認(rèn)為是有才華的人。札翰這個成語就是從古代人寫信的情景中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札和翰。札翰合在一起表示寫信、寫奏章等文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真是札翰之作,文采飛揚。
2. 這封信是他用心所寫的札翰之作,字字珠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札”字與“寫字用的小片”聯(lián)系起來,將“翰”字與“寫字用的毛筆”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寫作和文學(xué)相關(guān)的成語,可以拓展對札翰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的批評信是一封札翰,讓我深受教育。
2. 初中生:這篇作文真是一篇札翰之作,引人入勝。
3. 高中生:他的詩歌作品堪稱札翰,充滿了詩意和情感。
4. 大學(xué)生:他的論文是一篇札翰之作,思想深刻,文筆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