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斲
成語(Idiom):刻斲(kè zhuó)
發音(Pronunciation):kè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雕刻、雕琢得非常精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斲是由“刻”和“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刻指雕刻,斲指斲喪(sǒng)或斲丸(wán),都是雕刻的技法。刻斲形容雕刻得非常精細,精巧纖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刻斲常用于形容藝術品、工藝品等雕刻工藝的精湛和精細程度,也可用于形容文字、畫作等的精細和細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張春的木匠,擅長雕刻工藝。他一次在一塊木頭上雕刻了一只鳥,雕刻得栩栩如生,細節精致。有人看到后驚嘆不已,稱之為“刻斲”,意思是刻得非常精細。從此,刻斲成為形容雕刻工藝精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非常刻斲,每一筆都非常工整。
2. 這幅畫的線條刻斲,色彩鮮艷,非常精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雕刻師在細心雕刻一件藝術品,雕刻得非常精細,這就是刻斲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藝術和雕刻相關的成語,例如“精雕細刻”、“雕蟲小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爺爺的字寫得很刻斲,我每次看都覺得很漂亮。
2. 初中生(13-15歲):這幅畫的線條刻斲,色彩鮮艷,看起來非常精美。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雕刻作品非常刻斲,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