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令
基本解釋
[釋義]
(1) 戰斗或操練時口頭下達的簡短命令。口令一下;士兵們勇敢地沖出戰壕。(作主語)
(2) 識別敵我的一種口頭暗號。
[構成]
偏正式:口(令
英文翻譯
1.(口頭命令) word of command; word; command; shibboleth
詳細解釋
◎ 口令 kǒulìng
(1) [password;watchword]∶在看不清的時候識別敵我的口頭暗號
(2) [word of command;code word]∶戰斗、練兵或做體操時以簡短術語下達的口頭命令
中間夾著有人喊口令
(1).一種口頭暗號。常用來識別敵我。《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六:“只如適來上座問奪人不奪境一段話,只知冊子上念將來,如法答他,又理會不得。問一段未了,又問一段,恰如村人打傳口令相似。” 沙汀 《闖關》七:“ 龐得山 則被派去和友軍接洽,問明準確的出發時間,集合場所,路線以及口令。” 徐懷中 《西線軼事》四:“今晚的口令是‘山茶’,回令是‘海棠’,執行吧!”
(2).戰斗、練兵或做體操時以簡短的術語下達的口頭命令。 茅盾 《小巫》:“到初更時分,忽然街上來了蒲達蒲達的腳步聲,中間夾著有人喊口令。”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辰州》:“操完跑步就單人教練,把手肘向后抱著,獨自在一塊地面上,把兩只腳依口令起落,學慢步走。” 陳殘云 《山谷風煙》第四十章:“ 周祺 催促眾人走了, 馮均 立刻喊起口令,指揮隊伍前進。”
成語(Idiom):口令(kǒu lìng)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口頭傳達的命令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令是由上級或指揮者口頭傳達的命令或指示。它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溝通方式,常用于軍隊、組織或團體中。口令的傳達要求清晰明了,以確保信息能夠準確地傳遞給接收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令常用于軍隊、警察、消防隊等組織中。在軍事演習、行軍、戰斗等情況下,通過口令可以迅速傳達指示,協調行動。此外,口令也可以用于組織集會、隊列整齊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令”的故事起源尚不明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令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在行軍時,需要通過口令來指揮隊伍的前進和停止。
2. 警察通過口令指示民眾迅速撤離危險區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口令”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來記憶該成語。例如,想象自己是一個軍隊的指揮官,需要用口令指揮士兵行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口令”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口令”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口若懸河”、“口是心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下課的時候,我們都等著聽口令才能離開教室。
2. 初中生(13-15歲):軍訓時,教官通過口令指揮我們進行各種動作。
3. 高中生(16-18歲):組織活動時,領導會通過口令告訴我們下一步的任務。
以上是關于成語“口令”的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