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衲
基本解釋
(1).僧侶的衣服。 唐 馬戴 《霽后寄白閣僧》詩:“久披山衲壞,孤坐石牀寒。”
(2).借指山中的僧人。 宋 梅堯臣 《冬日陪武平游西余精舍》詩:“遙看松竹深,雪屋藏山衲。” 清 黃周星 《游衡岳記》:“有山衲扶籐相御,則 觀音巖 僧 碧環 也。”
成語(Idiom):山衲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中僧人穿著的衲衣,比喻清貧、樸素的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山衲”由兩個詞組成,其中“山”指山中,表示清凈、樸素的地方;“衲”指僧人穿著的衲衣,代表簡樸、樸素的生活。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山中僧人清貧樸素的生活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簡樸、清貧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生活態度和追求,也可以用來描述某些地方或組織的簡樸風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山衲”起源于佛教文化,佛教徒在修行過程中,通常會穿著樸素的僧袍,以表達他們追求簡樸、清凈的生活態度。因此,“山衲”成為形容清貧樸素的生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過著山衲般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奢華的享受。
2. 這個小村莊的生活簡單樸素,可以說是典型的山衲風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山衲”與樸素的生活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穿著簡樸的僧人在山中修行,從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佛教文化和僧人生活的知識,以加深對“山衲”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山衲般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2. 中學生(12-18歲):她的生活像山衲一樣樸素,沒有任何奢華的享受。
3. 大學生(18-22歲):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能過上山衲般的生活是一種幸福。
4. 成年人(22歲以上):他一直過著山衲般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