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樹倒猢猻散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dǎo hú sūn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領導者威信崩潰后,部屬或追隨者紛紛離散、背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樹倒猢猻散這個成語由四個詞組成,分別是“樹”、“倒”、“猢猻”和“散”。樹指的是樹木,倒表示樹木倒下來。猢猻是一種類似猴子的動物,散指的是離散、分散。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當樹木倒下來時,猢猻會四散逃離,不再團結在一起。引申意義是指領導者威信崩潰后,部屬或追隨者紛紛離散、背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樹倒猢猻散常用于形容領導者失去權威后,其部屬或追隨者紛紛離開或背離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政治、組織、團體等各個領域,描述權威崩潰后的混亂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只猴子,它在樹上建立了自己的領地,成為了樹上的王者。猴子統治的樹上生活著許多其他的猴子,它們都要順從猴王的統治。然而,有一天,大風把樹吹倒了,猴王失去了它的統治地位。其他的猴子看到猴王失勢后,紛紛離開樹木,四散逃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樹倒猢猻散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式上是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的失誤導致了團隊的分裂,樹倒猢猻散。
2. 在公司高管層出現問題后,下屬們紛紛離職,樹倒猢猻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棵大樹倒下來,樹上的猴子們被驚嚇到,四處逃散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離群索居”、“人心散而虎心存”等,了解它們的含義、用法和故事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樹倒猢猻散,班級里的同學們都跑開了。
2. 初中生:當領導者出現問題時,部屬可能會樹倒猢猻散。
3. 高中生:經歷了領導變動后,公司的員工紛紛離職,樹倒猢猻散。
4. 大學生:在政治動蕩時期,人們常常擔心樹倒猢猻散的局面出現。
5. 成年人:當團隊的領導者失去威信時,團隊成員可能會樹倒猢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