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ㄧ ㄎㄜˋ ㄅㄨˋ ㄈㄢˋ ㄦˋ ㄓㄨˇ一客不犯二主
同“ 一客不煩兩家 ”。 《西游記》第三回:“ 悟空 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明 《殺狗記·雪夜救兄》:“一客不犯二主,一發(fā)是你去。”《水滸傳》第三回:“常言道:‘一客不煩二主?!蠊偃吮闶浅鲥X的,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span id="hsy8i6q" class="diczx1">《醒世姻緣傳》第二二回:“一客不煩二主,俺們既做莊家,難道不使箇頭口?爽利每人分個牛與我們,一發(fā)成全了奶奶這件好事?!?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十:“早飯吃了你,晚飯也饒不了你,一客不煩二主?!?
成語(Idiom):一客不犯二主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客人不可得罪東家和西家,同時也比喻一個人不可同時得罪兩個對立的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出自于《后漢書·王質(zhì)傳》。原文是“一客不犯二主,王將軍自辨之”,意思是王質(zhì)是一位客人,不會得罪兩個主人,同時也指出了王質(zhì)的聰明才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兩個對立的勢力之間,能夠巧妙地保持中立,不得罪任何一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在漢朝,有一位叫王質(zhì)的將軍,他在東漢朝廷和劉備的蜀漢之間周旋。王質(zhì)聰明機智,能夠巧妙地保持中立,沒有得罪任何一方,因此被贊揚為“一客不犯二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構(gòu)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一”(one)、“客”(guest)、“不”(not)、“犯”(offend)、“二”(two)、“主”(master)。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的兩個老板之間巧妙地保持中立,真是一客不犯二主。
2. 這位外交家在兩個對立的國家之間游走,一直保持中立,不得罪任何一方,真是一客不犯二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意思與故事起源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王質(zhì)在兩個主人之間巧妙地保持中立的情景,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漢朝歷史,了解王質(zhì)的故事以及他的聰明才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兩個朋友之間保持中立,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就像一客不犯二主一樣。
2. 初中生:在班級的兩個團體之間,我努力保持中立,不得罪任何一方,做到了一客不犯二主。
3. 高中生:在政治課上,老師提出了兩種不同觀點,我選擇保持中立,不得罪任何一方,展現(xiàn)了一客不犯二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