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基本解釋
(1).白色的云。《詩·小雅·白華》:“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云起封中。” 唐 蘇颋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云,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游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云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云師云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云,夏官為縉云,秋官為白云,冬官為黑云,中官為黃云。”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云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云》《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游》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云》定古風。”參見“ 白云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杰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云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云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云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云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云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云,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云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云亭 。參見“ 白云亭 ”。
英文翻譯
1.【機】 illite clay
成語(Idiom):白云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y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輕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云是由“白”和“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輕松、自由自在的心情。白色的云彩通常讓人感到安靜、舒適,沒有任何壓力和束縛。因此,白云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心情愉悅、無憂無慮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云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心情或狀態,特別是在放松、愉快的環境中。例如,當一個人度假或旅行時,他可能會形容自己如白云般自在、無拘無束。此外,白云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氣氛或環境,例如一個寧靜的公園或山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云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詞中。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白云常常被用來形容美好的景色和心情。白云成語的使用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佛教中常常將白云形容為人們心靈的境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云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白”和“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走在山間,心情如白云一般輕松自在。
2. 在這個寧靜的湖邊,我感到自己如白云般無憂無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云與輕松自在的心情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山頂上,看著白云悠閑地飄過,感受到心情的放松和愉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天氣和自然相關的成語,例如“明月”、“春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的天空中飄著白云,我感到非常開心。
2. 初中生:放學后,我喜歡去公園散步,看著白云飄過,心情放松。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我感到如釋重負,心情如白云般輕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