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役
基本解釋
(1).古指需要大量勞力方能完成的徭役。《周禮·地官·鄉師》:“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 賈公彥 疏:“大役者謂筑作堤防、城郭等。”《莊子·人間世》:“上有大役,則 支離 以有常疾不受功。” 成玄英 疏:“國家有重大徭役,為有痼疾,故不受其功程者也。”
(2).指戰事。《國語·晉語五》:“國有大役,不鎮撫民而備鐘鼓,何也。” 韋昭 注:“役,事也。”
成語(Idiom):大役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重大的任務或艱巨的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役是由“大”和“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大小、重要性,引申為重大、艱巨,而“役”表示工作、任務。因此,大役指的是重大的任務或艱巨的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役常用于形容某項任務或工作非常重要、艱難,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和耐心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各種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重大挑戰,如承擔重要項目、組織大型活動、應對困難局面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大役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然而,這個成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背景中,因為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面臨各種繁重的任務和艱巨的工作。因此,大役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于形容重大的任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役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的考試對于他來說是一次大役,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取得好成績。
2. 這個項目是公司今年的重點之一,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項大役,必須全力以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大役這個成語:
1. 將“大”和“役”兩個字分別記憶:大表示重要、艱難,役表示工作、任務。
2. 將“大”和“役”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記憶圖像,可以想象一個人舉著一個巨大的任務在肩上,表示承擔重大任務或艱巨工作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大役相關的成語,例如“艱巨任務”、“重任在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是一項大役,我要認真完成。
2. 初中生:我參加了學校的辯論比賽,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大役,但我會努力爭取勝利。
3. 高中生:高考是每個學生的一次大役,我們要全力以赴,爭取好成績。
4. 大學生:畢業設計是我們大學生的一次大役,我們要用心完成。
5. 成年人:組織一場大型活動對于我來說是一項大役,但我會盡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