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義
基本解釋
(1).至義,最高的義。《老子》:“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魏源 本義:“至義則雖其上者亦真下德矣,故為之而有以為。”
(2).尚義。上,通“ 尚 ”。《文子·上義》:“仁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此上義之道也。” 漢 焦贛 《易林·大有之家人》:“上義崇德,以建大福。明哲且聰, 周武 立功。”
成語(Idiom):上義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胸寬廣,有大度、寬容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義是由“上”和“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上”表示高尚、崇高的意思,“義”表示道義、道德的意思。上義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心胸寬廣,有寬容、大度的品質。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當有高尚的品德和道義觀念,能夠以大度的心態對待他人的錯誤或過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寬容大度,能夠以寬廣的心胸對待他人的過錯或錯誤。在社交場合中,使用上義來贊美他人的品德和行為是非常恰當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上義的故事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的記載。故事中,魯國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的好友曾門子跟隨他一起流亡。曾門子在途中犯了錯誤,被重耳責備。重耳對曾門子說:“公子流亡,曾門子也跟著受苦。我不怪你,你也不必自責。”這個故事表達了重耳的寬容和大度,成為了上義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義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上義,對朋友的錯誤總是能夠寬容原諒。
2. 在處理矛盾時,我們應該學會上義,不要輕易責備他人。
3. 他的上義讓我感動,我決定向他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上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俯瞰眾人,心胸寬廣,寬容大度,代表著上義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上義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容大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上義的人,總是愿意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在面對挫折時,我們應該保持上義的心態,不輕易放棄。
3. 高中生:上義是一個重要的品德,我們應該時刻保持寬容和大度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