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毛
基本解釋
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別極大。《晉書·華譚傳》:“或問 譚 曰:‘諺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寧有此理乎?’ 譚 對曰:‘昔者 許由 巢父 ,讓天子之貴;市道小人,爭半錢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 唐 段成式 《題僧壁》詩:“到此既知閒最樂,俗心何啻九牛毛。” 宋 蘇軾 《趙閱道高齋》詩:“乃知賢達與愚陋,豈直相去九牛毛?”
成語(Idiom):九牛毛(jiǔ niú máo)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niú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數量極大,無法計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牛毛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意指數量極大,無法計數。牛毛細小輕盈,九牛毛則是數量龐大到無法估計的程度。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種事物或某個數量的極大,無法估計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牛毛常常用于形容數量、程度、規模等方面非常龐大,無法計算或估量的情況。比如:
1. 這個工程需要九牛毛的力量才能完成。
2. 他的財富已經積累到了九牛毛的程度。
3. 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已經到了九牛毛的地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牛毛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話故事《山海經》。相傳,有一位名叫禹的古代傳說中的大禹治水時,用了九牛的力量來開辟河道,使得洪水得以排除。后來,人們就用“九牛毛”的形象來形容非常龐大的力量和數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牛毛的成語結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難度非常大,需要九牛毛的耐心和努力。
2. 他的貢獻已經足夠讓他得到九牛毛的榮譽。
3. 這個任務的復雜性已經到了九牛毛的程度,需要我們集中所有的資源來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九牛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九只牛在草原上,它們的毛非常多,數量龐大到無法計數的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含義和使用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玩具小汽車有九牛毛那么多!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功課好到了九牛毛的程度。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學校的圖書館書籍多到了九牛毛的地步。
4. 大學生(19-22歲):這次考試的難度已經到了九牛毛的程度,需要我們全力以赴。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這個項目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九牛毛的耐心和努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