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刑徒
基本解釋
解除枷鎖的刑徒。 唐 李商隱 《哭虔州楊侍郎虞卿》詩:“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資治通鑒·漢光武建武二十六年》“今中郎將弛刑五十人” 元 胡三省 注:“弛刑者,弛刑徒也?!?a href="/r_ci_96c5694308e41bcf5a852e5e778258e4/" target="_blank">説文》‘弓解曰弛’,此謂解其罪而輸作者?!?/p>
成語(Idiom):弛刑徒(chí xíng tú)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xíng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寬刑罰的囚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刑徒是指減輕或放寬刑罰的囚犯。這個成語中的“弛”指減輕、放松,“刑”指刑罰,“徒”指囚犯。它形象地描述了法律對犯罪分子的寬容和寬大的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法律對罪犯的寬容或對罪行的輕判。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他人的寬容和寬大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個故事。據傳,孔子的學生曾子有一次與人爭論刑法的問題,曾子認為刑罰過重,應該減輕刑罰??鬃勇牶笳f:“你這個人真像一個放寬刑罰的囚犯?!睆拇?,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減輕刑罰的囚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對他的犯罪行為采取了弛刑徒的態度。
2. 他因為表現良好,被視為一個弛刑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放寬刑罰的囚犯”,或者想象一個囚犯被解除了枷鎖,得到了自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法律、刑罰相關的成語,如“刑不上大夫”、“罪魁禍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錯誤采取了弛刑徒的態度,給了我們改正錯誤的機會。
2. 初中生:在我國,對于未成年犯罪者,法律會采取弛刑徒的政策,幫助他們重新回到社會。
3. 高中生:在一些罪行較輕的案件中,法官會對犯罪分子采取弛刑徒的處理方式,以期能改變他們的行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對犯罪分子有一定的寬容心態,不一味地追求嚴刑重罰,可以考慮采取弛刑徒的態度,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