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儀
基本解釋
(1).天帝的宮庭。《楚辭·遠游》:“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王逸 注:“太儀,天帝之庭,習威儀之處也。” 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二:“停驂太儀側,整服金闕前。”
(2).公主之母的稱號。 唐 以諸王之母為太妃, 貞元 六年又從吏部郎中 柳冕 議,以公主之母為太儀,以公主本封加太儀之上。太,謂因子而尊;儀,取母儀之盛。 唐 王建 《宮詞》之七四:“太儀前日暖房來,囑向 昭陽 乞藥栽。”《舊唐書·德宗紀下》:“癸酉,復呼親王母曰太妃,公主母曰太儀。”參閱 唐 柳冕 《請定公主母稱號狀》、 宋 王溥 《唐會要·內職雜錄》。
成語(Idiom):太儀(tài yí)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恭敬、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儀是由“太”和“儀”兩個字組成。太,意為非常;儀,意為禮儀、規矩。太儀表示對他人非常恭敬、莊重,遵守禮儀規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儀多用于形容人的態度或行為非常莊重,尊重他人,遵守禮儀。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儀態端莊、言行得體,或者用于贊美他人的行為舉止得體,有禮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儀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文公十四年》。春秋時期,晉國的文公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宴會上有一個叫做太儀的人,他的儀態非常莊重,舉止得體,給所有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人們就用“太儀”來形容一個人非常恭敬、莊重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太儀,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2. 在重要場合,我們應該保持太儀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太儀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華麗的太監服裝,行走間儀態莊重,表示對皇帝的恭敬和尊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以禮相待”、“禮尚往來”等,進一步了解和提升自己的禮儀素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學校里保持太儀的態度,不要隨便說臟話。
2. 初中生:參加重要場合時,我們應該注意儀態,保持太儀的形象。
3. 高中生:面試時,我們要注意儀態,展現太儀的素養,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4. 大學生:參加學術會議時,我們要舉止得體,保持太儀的態度,展現學術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