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當機立斷(dāng jī lì duàn)
發音(Pronunciation):dāng jī lì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緊急情況下迅速作出決斷并采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遇到緊急情況或重要決策時,迅速做出決斷并立即采取行動,不猶豫不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關鍵時刻能迅速做出決策并果斷行動的能力。適用于各種工作、生活、學習場景中,特別是需要迅速做出決策的緊急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左傳·昭公二十四年》。當時,晉國國君昭公面臨戰爭的緊急情況,他聽到敵軍即將進攻的消息后,立即做出決斷,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最終成功地擊退了敵人。這個故事中的“當機立斷”成語由此而來,成為形容迅速做出決斷并采取行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當”、“機”、“立”和“斷”四個字組成,其中“當”表示遇到某種情況, “機”表示時機或情況, “立”表示立即, “斷”表示決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在危機中當機立斷,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2. 在比賽關鍵時刻,他當機立斷,迅速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當機立斷”想象成一個人在緊急情況下迅速站起來做出決斷和行動的形象。也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和實際運用來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見機行事”、“雷厲風行”等,來擴展對迅速決斷和行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小明,你在做作業時碰到困難,你會怎么做?”小明回答:“當機立斷,先問同學或者老師。”
2. 初中生:考試時,時間緊迫,我當機立斷,迅速做出了選擇題的答案。
3. 高中生:在領導班級活動時,我當機立斷,決定采取一種創新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4. 大學生:在找實習工作時,我當機立斷,立即修改簡歷并投遞了更多的申請。
5. 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突發情況,我當機立斷,果斷采取了應對措施,最終解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