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晤
成語(Idiom):瞻晤(zhān wù)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遠望、遠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瞻晤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瞻意為遠望,晤意為遠眺。瞻晤的基本含義是指遠望、遠眺,即從遠處觀察、察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瞻晤常用于形容遠眺景色、觀察遠方事物,也可以用于比喻觀察問題時要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表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瞻晤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中,原意是指遠望山川的景色。后來,瞻晤逐漸演變為比喻觀察事物時要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瞻晤由兩個漢字組成,瞻和晤,其中瞻是動詞,晤是動詞,兩個字的意思相互補充,共同構成成語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山頂,瞻晤著遠處的美景。
2. 領導要有瞻晤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瞻晤這個成語。可以將瞻晤聯想成一個人站在高處遠望的場景,用來表示遠望、遠眺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察看相關的成語,如瞻前顧后、瞻后顧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站在山頂,瞻晤著遠方的風景,感到非常美麗。
2. 初中生(13-15歲):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用瞻晤的眼光看待學習,不能只關注眼前的成績。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人生的選擇,我們應該有瞻晤的眼光,考慮長遠利益。
4. 大學生(19-22歲):在社會中,我們需要有瞻晤的眼光,不僅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