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鼎折覆餗 (dǐng zhé fù luǒ)
發音(Pronunciation):dǐng zhé fù l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國家或家族的衰敗和覆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鼎折覆餗源自《左傳·哀公十四年》:“鼎折覆餗,將之于燔?!倍κ枪糯囊环N大型炊具,餗指飯粥。鼎折覆餗形容鼎和餗都損毀或破碎,比喻國家或家族的衰敗、覆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國家、家族或事業的衰敗和滅亡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個重要事物或計劃的失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鼎折覆餗一詞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的哀公十四年。當時,魯國國君哀公要把一只破碎的鼎和烹飪用的餗送給神靈,以示對國家衰敗的憂慮和悲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鼎折覆餗是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族經歷了幾代的榮耀與輝煌,如今卻陷入了鼎折覆餗的境地。
2. 由于管理不善,這家公司迅速走向了鼎折覆餗的邊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鼎折覆餗”與“國家或家族的衰敗和覆滅”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重要的國家或家族的鼎和餗被損毀或破碎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衰敗和覆滅相關的成語,如“一落千丈”、“一敗涂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這個王國經歷了鼎折覆餗,變得一片狼藉。
2. 初中生(14歲):這個家族曾經輝煌一時,卻因為內部爭斗而走向了鼎折覆餗。
3. 高中生(17歲):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都經歷過鼎折覆餗的命運,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與穩定。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