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屐
基本解釋
登山用的木屐。語出《南史·謝靈運傳》:“﹝ 謝靈運 ﹞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 唐 劉長卿 《送嚴維赴河南》詩:“山屐留何處,江帆去獨翻。”
成語(Idiom):山屐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山區人民穿的木底草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屐是由木底和草編的鞋子,是中國農村山區人民常用的一種鞋子。它的特點是輕便、透氣,適合在山區的崎嶇地形中行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農村山區的生活和人物,也可以用來比喻簡樸、樸實的生活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屐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山區的農村生活。在古代,山區的交通條件較為艱苦,人們常常需要穿著山屐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因此,山屐成為了山區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為了形容山區人民樸實、勤勞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山屐作為主語,用來形容人的生活方式或者特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活簡單樸實,就像是穿著山屐一樣。
2. 她出身農村,有著山屐般的樸實個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山區的崎嶇地形和農村人民穿著的鞋子,來記憶山屐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農村山區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山屐相關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小時候穿著山屐上山放羊。
2. 初中生:山屐是山區人民的標志性鞋子。
3. 高中生:他的思想很樸實,就像是穿著山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