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辟
敦辟(dūn bì)
發音:dūn bì
基本含義:指言辭或論點深刻明了,有力有理,能夠打動人心。
詳細解釋:敦辟是由“敦”和“辟”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敦,意為誠實、真實;辟,意為明辨、明白。敦辟的基本含義是指言辭或論點深刻明了,有力有理,能夠打動人心。它常用來形容言辭或論點犀利、精辟,能夠使人信服。
使用場景:敦辟常用于描述演講、辯論、文章等表達方式。當你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論證某個觀點時,可以使用敦辟來強調你的言辭或論點的深刻性和有力性。
故事起源:敦辟最早出自《漢書·王莽傳》:“敦辟之辭,如善琴者之手,凡彈諸弦,莫不和調。”這句話形象地比喻敦辟的辭說就像是善于彈奏琴的人的手一樣,能夠調動各種弦樂器,使之和諧一致。
成語結構:敦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
1. 他的演講敦辟而有力,贏得了全場的掌聲。
2. 這篇文章的論點敦辟明了,讓人深思。
記憶技巧:可以聯想敦辟的“辟”字,想象成辨別是非的眼睛,而“敦”字則可以聯想為一顆誠實的心。將這兩個漢字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敦辟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辭、辯論、演講相關的成語,如“辭宗于喬”、“巧言令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教育方式敦辟而有趣,讓我們更容易理解知識。
2.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論證敦辟有力,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高中生:他的辯論技巧敦辟明確,成功地說服了觀眾。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演講敦辟而深入,讓我們對這個領域有了全新的認識。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