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
基本解釋
[釋義]
(形 )用錢等有節制,儉省。
[構成]
并列式:節+儉
[例句]
他很節儉;從不亂花錢。(作謂語)
[同義]
節約、節省
[反義]
奢侈
[同音]
節減
近義詞
節省、節約、從簡、省儉、儉仆、儉省、儉約、樸實、樸素、儉樸、節流、節減、減削、減省、撙節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thrifty; frugal; economical
詳細解釋
◎ 節儉 jiéjiǎn
[frugalness] 生活儉省,有節制
節儉持家
節約儉省。《晏子春秋·諫下十四》:“法其節儉則可,法其服,居其室,無益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蓋聞治國之道,富民為始;富民之要,在於節儉。” 唐 白居易 《太平樂詞》之一:“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英烈傳》第六三回:“大抵嘗歷艱難,便自然節儉;稍習富貴,便自然奢華。”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無勞動力,靠收租子維持生活,比較節儉。”
成語(Idiom):節儉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節約使用物質、財富或時間,避免浪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之一,強調節約和節制。它不僅涉及到物質層面的節約,還包括時間和精力的合理利用。節儉的核心理念是避免浪費和奢侈,以保護資源并提高效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儉可以在各個方面應用,例如在家庭生活中節約用水、用電、用食物等;在工作場所中節約用紙、用電等;在個人生活中節約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消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儉作為一種美德已經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在古代,有很多關于節儉的故事和寓言,例如《孟子》中的“樊于期”和《史記》中的“范蠡”。這些故事都強調了節儉的重要性和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含義,但在這個成語中它們共同表達了“節約”和“節制”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學會節儉,避免浪費。
2. 爺爺奶奶一直教育我們要節儉,不要揮霍。
3. 節儉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積累財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儉”這個成語與“節約”這兩個字聯系起來,它們的發音相似,并且都有相似的含義。另外,可以通過將節儉與一些具體的行為和場景聯系起來,例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節儉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資源和時間。除了了解節儉的含義和應用場景外,還可以學習如何制定和遵守預算,如何合理規劃時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節儉用紙,不浪費。
2. 初中生:我會節儉用電,關燈不開空調。
3. 高中生:節儉是一種美德,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