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壇
基本解釋
尼姑受戒的地方。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尼壇》:“受戒,初本僧尼同壇。 宋 朝 太祖 不許尼往僧中,自是始別為壇。《宋朝會要》曰:‘ 開寶 五年二月,詔自今尼有合度者,只許於本寺起壇受戒。’蓋自此始別立尼受戒壇也。”
成語(Idiom):尼壇
發音(Pronunciation):ní t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尼壇是一個佛教詞語,指的是佛教寺廟的塔。在漢語中,尼壇也可以比喻為高大的建筑物或者莊嚴肅穆的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尼壇一詞由“尼”和“壇”兩個字組成。尼,指的是佛教尼姑,代表著佛教的修行者;壇,指的是供奉佛像的臺座。因此,尼壇一詞原指供奉佛像的尼姑寺廟。在現代漢語中,尼壇的意義已經擴展為任何莊嚴肅穆的場所或者宏偉的建筑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尼壇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莊嚴肅穆的場所,也可以用來形容宏偉壯麗的建筑物。例如,我們可以說:“這座博物館就像一座尼壇,展示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或者,“這個會議廳堂皇大氣,簡直是一座現代尼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尼壇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形容佛教寺廟的塔。由于佛教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尼壇一詞逐漸被引入漢語中并擴展了其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尼壇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廟氣勢恢宏,宛如一座尼壇。
2. 那座宮殿金碧輝煌,真可謂是一座現代尼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尼壇這個成語。尼壇的“尼”可以聯想到佛教尼姑,而“壇”則可以聯想到供奉佛像的臺座。將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就可以記住尼壇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佛教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佛教寺廟的建筑和佛教文化。此外,你也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莊嚴肅穆場所的成語,如“廟堂”、“宮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參觀過一座尼壇,里面有很多佛像。
2. 初中生:這個博物館就像一座尼壇,展示了許多珍貴的文物。
3. 高中生:這個會議廳氣勢恢宏,簡直是一座現代尼壇。
4. 大學生:這座圖書館就像一座尼壇,里面的書籍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