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行
基本解釋
行為正直。 宋 范仲淹 《楊文公寫真贊》:“然端言方行,回邪忌之,故嘗避權臣之禍,歸 陽翟 山。”
(1).遍行,通行。方,通“ 旁 ”。《書·立政》:“其克詰爾戍兵以陟 禹 之跡,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曾運乾 正讀:“方,旁也,普也。”《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 秦 楚 變節,不為 胡 越 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萬世傳之。”
(2).特指縱橫馳騁。猶橫行。《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 周 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 韋昭 注:“方猶橫也。”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閨智·晏恭人》:“誠得 李侃 婦 晏恭人 以守, 紹續 女、 崔寧 妾以戰……雖方行天下可也。”
成語(Idiom):方行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直線,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行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方指直角、正直,行指走路。它的基本含義是指行走時保持直線,不偏不倚,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正直、坦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行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和行為態度正直,不偏不倚。它常常用來稱贊一個人的正直和誠實,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不正直和偏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方行來表達對別人正直行為的贊揚,或者用來提醒自己要保持正直的品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據傳,魯國有一位叫孔方兄的人,他的行為一直保持著正直和坦蕩。有一次,孔方兄經過一塊田地,田主在田地里埋了一個陷阱,希望能夠陷害孔方兄。然而,孔方兄走過時沒有偏離直線,安然無恙。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后來人們就用方行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正直,不偏不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行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方是形聲字,行是形聲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方行,深受大家的尊敬。
2.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要保持方行并不容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行的發音拆分為“方”和“行”,方可以聯想為直角、正直,行可以聯想為行走。通過將這兩個概念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方行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方八般正”、“方寸之地”等,來擴展對方行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方行的同學一起玩,因為他們總是誠實守信。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保持方行,不要因為小利而違背原則。
3. 高中生:在面對考試作弊的誘惑時,我們應該保持方行,選擇誠實面對。
以上就是關于成語“方行”的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