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瞻前顧后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 qián gù 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非常謹慎小心,始終注意前后左右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瞻前顧后是由瞻、前、顧、后這四個字組成的成語。瞻指向前看,顧指向后看。此成語形容一個人在行動或決策之前,會先向前回顧一下,再向后回顧一下,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的細節或風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瞻前顧后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非常謹慎小心,不敢掉以輕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工作、學習、生活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瞻前顧后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瞻前瞻后,瞻左瞻右,以顧君命。”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昭公帶兵出征,他的大夫公叔牙對他說:“瞻前瞻后,瞻左瞻右,以顧君命。”意思是要昭公在出征之前要瞻前顧后,小心謹慎,保護自己的安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策之前,我們應該先瞻前顧后,避免犯錯。
2. 她一向瞻前顧后,從不輕易決定任何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瞻前顧后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在過馬路時的動作聯系起來。當一個人要過馬路時,他會先向前瞻望一下,再向后顧望一下,確保沒有車輛來臨。這個動作和瞻前顧后的含義相似,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謹慎小心相關的成語,例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會瞻前顧后,以免出錯。
2. 初中生:考試前,我會瞻前顧后地復習所有的知識點。
3. 高中生:在做大事之前,我會瞻前顧后,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4. 大學生:在做畢業設計時,我會瞻前顧后,確保每一個步驟都正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