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罷
基本解釋
罷休,了事。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一折:“ 那廝若 知道我殺了他一家老小,他肯和我干罷?”《水滸傳》第六九回:“若還出了言語,他們有日打破城子入來,和我們不干罷!” 明 朱權 《卓文君》第三折:“莫不是王孫宅內私情露?這公事難干罷,怎支吾!”
乾罷:甘休;白白了事。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好也囉!你把我老子藥死了,更待乾罷!”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若違了半個時辰,上山來決無乾罷?!?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一折:“沒這般事,萬事罷論;若有這等勾當, 韓二 也,我不道的和你兩個乾罷了哩!”
成語(Idiom):干罷(gàn bà)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b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停止,結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罷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干”和“罷”兩個字組成。干的意思是做,罷的意思是停止。干罷的基本含義是停止做某事,結束某個活動或工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罷常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表示結束某個行動、活動或工作。可以用于表達自己主動停止某個行動,或者表示對別人的建議或命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罷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書中,有一個角色叫賈寶玉,他是貴族家庭中的一個少爺。一天,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一起玩耍,突然下起了大雨。賈寶玉提議停止玩耍,回家避雨。于是,他對林黛玉說:“干罷,咱們回去吧。”這個場景被后來的人們廣泛引用,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外面下雨了,我們干罷吧。
2. 工作完成了,你可以干罷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干罷這個成語:
1. 將干罷的發音“gàn bà”與停止做某事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2. 想象一個人在做某個活動,突然停下來,說:“干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干罷相關的成語,如“干脆”、“干凈”等。這些成語也都與停止、結束相關,可以擴展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下課了,我們可以干罷了。
2. 初中生:作業做完了,我可以干罷了。
3. 高中生:考試結束了,我們可以干罷了。
4. 大學生:實習結束了,我們可以干罷了。
5. 成年人:工作完成了,我可以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