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朔
基本解釋
漢武帝 侍臣 東方朔 的省稱。 唐 趙彥昭 《侍宴桃花園詠桃花應制》:“長年愿奉 西王母 ,近侍慚無 東朔 才。”
成語(Idiom):東朔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的山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朔源自《詩經·大雅·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須童子行。”意為東方尚未亮,須要小童子去行走。東朔的意思是東方的山嶺,也可指東方的邊陲地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東方山嶺的意思,也可用于比喻邊陲地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大雅·東方未明》是中國古代經典《詩經》中的一篇,描述了清晨東方尚未亮,小童子要去行走的情景。其中的“東方未明”一句被引申為東方山嶺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城市東朔的山嶺連綿起伏,風景非常壯觀。
2. 他的家鄉位于東朔,距離邊境只有幾十公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朔”拆分為“東”和“朔”,“東”表示東方,而“朔”可以聯想到朔風,表示山嶺連綿起伏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地理、山脈的知識,以及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其他篇章。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東朔的山嶺連綿起伏,好像一條巨龍。
2. 初中生(13-15歲):我家鄉位于東朔,風景非常美麗。
3. 高中生(16-18歲):這座城市的東朔山脈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