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筲
基本解釋
◎ 斗筲 dǒushāo
[oversensitive;rice basket] 筲:一種竹器,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氣量狹小和才識短淺
家貧無斗筲之儲者,難責以交施矣。——《論衡·定賢》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英文翻譯
1.[書] an ancient bamboo container -- narrow-mindedness (比喻氣量狹小, 才識短淺)
詳細解釋
(1).斗與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皆量小的容器。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田疇不修,男女矜飾,家無斗筲,鳴琴在室。” 清 洪昇 《長生殿·絮閣》:“這非是衾裯不許他人抱,道的咱量似斗筲。”
(2).喻些微;微小。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百姓或無斗筲之儲,官奴累萬金。”《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坐中若有 杜十娘 ,斗筲之量飲千觴。”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千字文》:“﹝ 顧蒙 ﹞困於旅食,至書《千字文》,授於聾俗,以換斗筲之資。”
(3).喻低微、卑賤。《后漢書·郭太傳》:“早孤,母欲使給事縣廷。 林宗 曰:‘大丈夫焉能處斗筲之役乎?’遂辭。” 晉 潘岳 《閑居賦》:“太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違膝下色養,而屑屑從斗筲之役乎。”《舊唐書·文苑傳上·崔信明》:“昔 申胥 海畔漁者,尚能固其節,吾終不能屈身偽主,求斗筲之職。”
(4).喻人的才識短淺,氣量狹窄。《論語·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元年》:“斗筲小人,依憑世戚,附託權豪,俛眉承睫,徼進明時。”《東周列國志》第七六回:“ 囊瓦 乃斗筲之輩,貪功僥倖。”
(5).指才識短淺的人。 晉 陸機 《豪士賦》序:“庸夫可以濟圣賢之功,斗筲可以定烈士之業。” 清 顧炎武 《歲暮西還時李生云霑方讀<鹽鐵論>》詩:“片言折斗筲,篤論垂青史。”
(6).謙辭。《漢書·谷永傳》:“ 永 斗筲之材,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后漢書·循吏傳·孟嘗》:“臣以斗筲之姿,趨走日月之側。”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南朝峭漢》:“ 弼 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
成語(Idiom):斗筲(dǒu shāo)
發音(Pronunciation):dǒu sh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短小,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筲是中國的一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斗指的是古代用來盛米、谷物等的量器,筲指的是一種小型的竹制容器。斗筲的意思是比喻言辭短小,力量無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筲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言辭短小,無力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辯才不夠,說話不夠有力,或者形容某個論點或觀點的說服力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善辯,擅長辯論。有一次,孟嘗君參加了一個辯論比賽,他的對手是一個很厲害的辯手。比賽開始后,孟嘗君的言辭短小,無力,無法擊敗對手。最后,孟嘗君以斗筲比喻自己的言辭短小,無力,自嘲地說:“我只是一個斗筲,無法與你相比。”從此,斗筲成為了形容言辭短小,無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筲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辯才像斗筲一樣,無法說服別人。
2. 這個觀點的論據太斗筲了,無法令人信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斗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竹筲里面只盛了一點點米,表示言辭短小,無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辯論、言辭有關的成語,如“強詞奪理”、“言之鑿鑿”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辯論比賽失敗了,我的辯辭太斗筲了。
2. 初中生:他的演講太斗筲了,無法打動觀眾。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論證太斗筲了,無法說服讀者。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他的辯辭顯得有些斗筲,需要加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