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拄笏看山
發音(Pronunciation):zhǔ hù kàn s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手杖拄著拐杖,登高遠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拄笏是古代官員出巡時所用的拐杖,有時也用來作為儀仗的標志。拄笏看山形容在高處遠望,以便獲得更廣闊的視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登高遠眺,觀察周圍的景色或者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用來比喻思考問題時需要換個角度或者從更高的層面來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的一位官員在巡視時,登上了一座高山。他拄著拐杖,遠眺山脈,發現山上有一座礦山。他隨即派人調查并開發了這座礦山,為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因此,后來人們就用“拄笏看山”來形容在高處遠望以獲得更廣闊的視野,以及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拄笏看山是一個由動詞短語和名詞短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山頂,拄笏看山,心情愉悅。
2. 在解決問題時,我們需要拄笏看山,換個角度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拄著拐杖登高遠望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將“拄笏看山”與“拓寬視野”這個詞組聯系起來,因為拄笏看山正是為了拓寬視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登高遠望相關的成語,例如“高瞻遠矚”、“登峰造極”等,以擴展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爬上了山頂,拄著拐杖,拄笏看山,看到了很美的風景。
2. 初中生:面對問題,我們應該拄笏看山,尋找解決的方法。
3. 高中生:在論文寫作中,我們需要拄笏看山,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以獲得更深入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