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
基本解釋
重任,重要職務。《左傳·成公十六年》:“國有大任,焉得專之。” 杜預 注:“大任,謂元帥之職。”《北齊書·神武帝紀下》:“少能劇飲,自當大任,不過三爵。”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裘文達公》:“公聽視機警,受大任舉重若輕。”
成語(Idiom):大任
發音(Pronunciation):dà r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重要的職責、任務或使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任原指重要的職責或任務,后來也用來指重要的使命。這個成語強調承擔重大責任或任務的重要性和榮譽。承擔大任的人需要有能力、信心和膽識,同時也需要有決心和毅力去完成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領導者、企業家、學者等承擔重要職責或使命的人。也可用于鼓勵自己或他人勇往直前、勇于承擔重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一年》記載了成語“大任”。當時,昭公問左丘明:“吾欲用重臣,誰可者?”左丘明回答:“大任者,可與共國;小任者,可與共家。”從此,大任成為了形容重要職責或使命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領導者,你應該勇于承擔大任。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團隊能否肩負起這個大任。
3. 他自信滿滿地說:“我一定能夠勝任這個大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任”與“重要任務”、“使命”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也可以通過制作記憶卡片,將成語、解釋和例句分別寫在卡片的正反面,反復復習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大任”相關的成語,如“任重道遠”、“任勞任怨”等。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有關領導者、企業家等成功人士的故事,了解他們承擔大任的經歷和心路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交給我一個大任,讓我幫忙組織班級活動。
2. 初中生(13-15歲):我希望能夠在高中時承擔更多的大任,提升自己的能力。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班長,我要勇于承擔大任,帶領全班同學取得優異成績。
4. 大學生(19-22歲):進入社會后,我希望能夠承擔更大的任,為社會做出貢獻。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