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條
基本解釋
(1). 漢 制,刺史班行六條詔書,以考察官吏。《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顏師古 注引《漢官典職儀》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問事,非條所問,即不省。一條,強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條,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歛為姦。三條,二千石不卹疑獄,風厲殺人,怒則任刑,喜則淫賞,煩擾刻暴,剝截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訛言。四條,二千石選署不平,茍阿所愛,蔽賢寵頑。五條,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六條,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也。” 西晉 北周 也有六條詔書。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職務和職權。《南史·宋江夏文獻王義恭傳》:“ 義恭 既至,勸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書六條事,假黃鉞。”《舊唐書·哀帝紀》:“左僕射 裴樞 、右僕射 崔遠 ……須離八座之榮,尚付六條之政,勉思咎己,無至尤人。” 清 錢謙益 《浙江嘉興府推官姚鈿授文林郎制》:“郡國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條,而觀中五刑也。”
(2).指 晉 諸郡中正薦舉賢才的六項標準。《晉書·武帝紀》:“令諸郡中正以六條舉淹滯: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盡禮,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勞謙,五曰信義可復,六曰學以為己。”
成語(Idiom):六條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t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生活道路或人生軌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條原指六條道路,后來引申為指人的生活道路或人生軌跡。表示人生有很多選擇和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生的選擇和人生的軌跡,適用于各種場合,如教育、職業規劃、人際關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條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原文為“三年矣,六條未決。吾子不聽。”意思是說過去三年了,六條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后來"六條"逐漸被引申為人生道路或人生軌跡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六條是什么樣的?(What is his life path like?)
2.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六條。(Everyone has their own life trajectory.)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六條比喻為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通過想象自己在這條道路上行走,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人生軌跡的思考,探索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人生如夢"、"一生一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的六條是我喜歡的職業。
2. 初中生:選擇自己的六條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
3. 高中生: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走上成功的六條。
4. 大學生:大學是我人生六條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5. 成年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六條,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