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兒
成語(Idiom):倮兒
發音(Pronunciation):luǒ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赤身裸體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倮兒是指人沒有穿衣服,赤身裸體的樣子。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衣衫襤褸、貧窮困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放下一切偽裝、毫無保留地表現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貧窮、困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真實、坦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倮兒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問于仲尼曰:‘人而不穿衣裳者,可謂裸乎?’孟子對曰:‘非裸也。賜其繒帛,去其身,曰裸。夫繒帛之于身也,猶土之于墻也,莫非有益焉。’”這個故事中,孟子用“倮兒”來對比身上沒有衣物的人與賜予他們衣物的人,表達了衣物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倮兒是一個形容詞,可以用來修飾人的狀態或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走在街上就像個倮兒一樣。
2.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很多人穿得很少,有些人甚至赤身裸體,真是倮兒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裸露”或“赤身裸體”相關聯來記憶,倮兒的發音也可以與“裸兒”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成語,如“衣不蔽體”、“穿著光鮮”等,來豐富對于衣物和外表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來了,我和朋友們一起在河里游泳,都像倮兒一樣玩得很開心。
2. 初中生:有些家庭很貧困,孩子們只能赤身裸體,真是像倮兒一樣可憐。
3. 高中生:他在舞臺上表演時,毫無保留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真是像個倮兒一樣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