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
基本解釋
[釋義]
(名)由一國派駐在另一國的次于大使一級的外交代表,全稱是特命全權公使。
[構成]
偏正式:公(使
[例句]
公使已被派出。(作主語)
英文翻譯
1.envoy; minister
詳細解釋
◎ 公使 gōngshǐ
[minister;envoy] 代表本國駐外處理國際事務、地位低于大使級一級的外交官,全稱是特命全權公使
(1).封建時代由朝廷派遣負有一定使命的官員。《北史·王澄傳》:“ 西域 嚈噠 、 波斯 諸國,各因公使,并遺 澄 駿馬一匹。”
(2).由一國元首任命、派往他國的次于大使一級的外交代表。通常都授以“特命全權公使”銜。所受的禮遇僅次于大使,但所享有的外交特權和豁免與大使相同。現各國間互派公使的已罕見。 清 王韜 《使才》:“公使總其大,領事治其繁,而交際之道寓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各國使臣覲見》:“排班前為正署公使,中為各參贊。”
(3).猶公用。《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圣二年》:“﹝六月﹞乙酉,詔:‘……見行條令,悉宜罷去,并依 元豐 舊制;其宗室公使并生日所賜,自依 元祐 法。’”
成語(Idiom):公使(gōng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使指派遣到外國的使節,也用來形容被派遣到他人領地或他人地盤上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使一詞最早源于古代中國的外交制度,指派遣到外國的使節。公使一詞后來也引申為被派遣到他人領地或他人地盤上的人。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他人領地或地盤上活動,需要小心謹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他人領地或地盤上行動時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沖突和紛爭。它可以用來形容外出旅行的人要遵守當地的規矩和文化,以免引起誤解或爭端。此外,公使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他人的工作場所或家庭中,要注意禮貌和尊重,以免引起矛盾和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使一詞最早源于中國古代的外交制度。在古代,公使是國家派遣到外國的使節,代表國家進行外交活動。公使的使命是維護國家的利益,傳達國家的意愿。后來,公使這個詞匯也引申為被派遣到他人領地或他人地盤上的人,要小心謹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國家或他人的,而“使”表示派遣的使節。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被派遣到他人領地或地盤上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去國外旅行時,總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他是一個公使。
2. 在別人的地盤上,我們要做到低調謹慎,像一個公使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使”這個成語與外交使節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派往外國的公使,他需要小心謹慎地行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外交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外交制度和相關的成語。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外交和外國文化有關的成語,拓寬自己的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要像公使一樣,尊重別人的地盤和規矩。
2. 初中生(13-15歲):在國外旅行時,我們應該像公使一樣,遵守當地的文化和法律。
3. 高中生(16-18歲):在他人的工作場所,我們應該像公使一樣,遵循規則和禮儀。
4. 大學生及以上:作為國際交流的使者,我們應該像公使一樣,代表國家和民族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