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ú hé yǒu zhī xiāng ㄨˊ ㄏㄜˊ ㄧㄡˇ ㄓㄧ ㄒㄧㄤ無何有之鄉(無何有之鄉)
(1).指空無所有的地方。《莊子·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成玄英 疏:“無何有,猶無有也。莫,無也。謂寬曠無人之處,不問何物,悉皆無有,故曰無何有之鄉也。”
(2).多用以指空洞而虛幻的境界或夢境。 宋 蘇軾 《<樂全先生文集>敘》:“公今年八十一,杜門卻掃,終日危坐,將與造物者游於無何有之鄉。” 明 何景明 《贈蕭文彧號古峰序》:“凌太虛,入廣漠,而求之無何有之鄉,奚俟吾言?” 郁達夫 《文學上的階級斗爭》:“古今來這些藝術家所以要建設這無何有之鄉,追尋那夢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無何有之鄉
成語(Idiom):無何有之鄉
發音(Pronunciation):wú hé yǒu zhī x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什么事物,空無一物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何有之鄉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沒有”、“何等”、“有”和“鄉村”。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地方沒有任何東西,空無一物,形容非常貧瘠或荒涼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地方非常貧瘠、荒涼或者沒有任何值得注意的東西。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家鄉或者某個地方的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何有之鄉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這篇文章中。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逍遙自在的心境,認為只有心境寬廣,不受外界物質的束縛,才能真正體驗到無何有之鄉的美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何有之鄉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為AABB,每個字的意思分別是“沒有”、“何等”、“有”和“鄉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片土地非常貧瘠,簡直就是一個無何有之鄉。
2. 這座城市曾經是一個繁榮的地方,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無何有之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何有之鄉”與貧瘠、荒涼的地方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沒有任何東西的鄉村,非常貧瘠和荒涼,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以及他在其他文章中對于逍遙自在的描述。還可以學習其他與貧瘠、荒涼相關的成語,如“一窮二白”、“一蹴而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去過一個無何有之鄉,那里什么都沒有,連一片綠葉都沒有。
2. 初中生:我們學校附近有一片無何有之鄉,那里的土地非常貧瘠,幾乎沒有人愿意去居住。
3. 高中生:這個城市曾經是一個繁榮的地方,如今卻變成了一個無何有之鄉,商店都倒閉了,街上空無一人。
4. 大學生: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無何有之鄉,那里的環境非常貧瘠,但是我卻在那里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