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突
基本解釋
木拖鞋。 唐 尚顏 《贈村公》詩:“紬衣木突此鄉尊,白盡鬚眉眼未昏。” 宋 林逋 《孤山寺》詩:“乘興醉來拖木突,翠苔蒼蘚石磷磷。”
成語(Idiom):木突(mù tū)
發音(Pronunciation):mù t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形象或事物突兀、突出,不協調、不和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木指木頭,突指突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物形象或事物在某種環境中顯得突兀、突出,不協調、不和諧。它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言行不合適,或事物的形狀、顏色等與周圍環境不協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突一詞常用于描述人物形象、言行舉止或事物的外觀等方面。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正式場合穿著不得體,或者一個事物在某個環境中顯得與眾不同而不協調。此外,木突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人的行為不得體,或者批評某事物的設計不合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突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詞匯中的“木”和“突”兩個字的本義組合而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晚宴上穿著一身運動裝,顯得非常木突。
2. 這個家具的顏色太鮮艷了,和整個房間的風格完全木突。
3. 他的舉止舉止太過火,完全木突了這個莊重的場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意思與木頭突出的形狀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木頭突出在一片平坦的環境中,顯得突兀、不協調。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鶴立雞群”、“云集煙散”等,來擴大對于形容事物突出或不協調的成語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發型太奇怪了,看起來像個木突的怪物。
2. 初中生:他的穿著總是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總是木突在人群中。
3. 高中生:這幅畫的顏色太鮮艷了,和整個畫廊的氛圍完全木突。
4. 大學生:他在圖書館大聲講電話,顯得非常木突,打擾了其他人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