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屨
成語(Idiom):芒屨
發音(Pronunciation):máng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修邊幅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芒屨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芒指麥稈上的尖刺,屨指麻鞋。芒屨形容人的衣冠不整,不修邊幅,不注重外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芒屨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儀表,不講究形象的樣子。可以用于批評或嘲笑某人的不修邊幅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芒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名叫田穰苴的賢士,他一直以來都穿著簡樸的麻鞋,不修邊幅,但他卻以聰明才智和高尚品德著稱。有一天,田穰苴穿著芒屨去參加了國君的宴會,其他賓客都穿著華麗的衣著,只有他一個人穿著樸素的麻鞋。國君對此感到非常驚訝,但田穰苴卻以自己的才智和品德來回答國君的疑問,讓國君深受感動。從此以后,芒屨成為了形容不修邊幅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穿著芒屨,不修邊幅,一點也不注重自己的形象。
2. 他的芒屨樣子讓人覺得他不夠注重自己的外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芒屨的發音與“忙居”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忙碌地居住在一個不修邊幅的房子里,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個人形象、儀表修養相關的成語,如“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芒屨樣子讓我覺得他不夠整潔。
2. 初中生:他總是穿著芒屨上學,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注重儀表修養,不要像他一樣芒屨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