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邑
基本解釋
(1).城鎮;鄉村。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晉 陸云 《答張士然》詩:“脩路無窮跡,井邑自相循。” 唐 杜甫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 忠州 三峽內,井邑聚云根。” 明 區大相 《南行感懷》詩:“貢采山川竭,徵輸井邑虛。”
(2).市井。 唐 王維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詩:“閭閻河潤上,井邑海云深。” 陳貽焮 注:“井邑,即市井。”《新五代史·南平世家》:“ 荊南 節度十州,當 唐 之末,為諸道所侵, 季興 ( 高季興 )始至, 江陵 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凋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井邑騷然,商賈罷市。”參見“ 井市 ”。
(3).故里。 唐 張說 《唐故贈齊州司馬陸公神道碑》:“路艱寇阻,兵危勢急,公獨顛沛致喪,歸其井邑。”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之二九:“老大荒涼餘井邑,半龕殘火一翁禪。”
成語(Idiom):井邑 (jǐng yì)
發音(Pronunciation):jǐ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井邑指井和邑都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比喻社會的基本組織和生活的必需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井指的是水井,邑指的是城邑。井是供人們取水的地方,邑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井和邑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井邑成語比喻社會的基本組織和生活的必需品,意味著人類社會無法離開這些基礎設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井邑成語常用于形容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也可用于形容一個組織或團體的重要性。比如在談論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時,可以使用井邑成語來強調其重要性;在談論一個團隊或組織的重要性時,也可以使用井邑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井邑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在這篇文章中,孟子講述了一個關于井邑的故事。故事中,孟子告訴公孫丑,井和邑都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比喻社會的基本組織和生活的必需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井邑成語由兩個詞語組成,井和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基礎設施是社會的井邑,沒有它們,社會無法正常運轉。
2. 這個團隊是公司的井邑,沒有他們,公司無法順利開展業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井和邑的形狀想象為兩個互相依存的圖形,形成一個整體。通過將井和邑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井邑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社會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的知識,了解井和邑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井邑,沒有誰可以缺席。
2. 初中生:學校的圖書館是我們學習的井邑,沒有它,我們無法獲取更多的知識。
3. 高中生:家庭是我們成長的井邑,父母是我們的支持和依靠。
4. 大學生:社會是我們生活的井邑,我們應該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