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曹
基本解釋
官署名。 漢成帝 初置。后世名稱多變,職責也并不完全相當。至 隋 時定名為民部, 唐高宗 時避 太宗 李世民 諱,又改稱戶部,因亦用作戶部的代稱。《后漢書·百官志三》:“尚書六人,六百石。本注曰:‘ 成帝 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客曹尚書主外國夷狄事。’” 劉昭 注引 蔡質 《漢舊儀》:“﹝民曹﹞典繕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明 高啟 《辭戶部后東還出都門有作》詩:“詔貳民曹出禁林,陳辭因得解朝簪。”參見“ 民部 ”。
成語(Idiom):民曹(mín cáo)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c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民百姓的生活和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曹是由“民”和“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平民百姓,“曹”指的是官府、官員。民曹一詞表示平民百姓的生活和事務,強調了百姓的重要性和社會地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曹一詞常用于描述社會生活中涉及到平民百姓的各種事務和活動,如民間工作、民間藝術、民間文化等。可以用于描述社會的底層群眾所面臨的困境、苦難以及他們的努力和奮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曹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九·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攻打漢王劉邦的過程中,有一次他的士兵們因為長時間沒有得到俸祿而發起了暴動。項羽認為這是對平民百姓的不公,于是立即下令發放俸祿,安撫了士兵們的情緒。這個故事反映了項羽對平民百姓的關注和重視,后來成為了民曹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政府官員,我們應該時刻關注民曹,為百姓謀福祉。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關注民曹的政策和措施,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和公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曹”與“平民百姓的生活和事務”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為“平民百姓的曹操”,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民曹相關的成語,如“民生凋敝”、“曹操”等,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長大后成為一名老師,關心學生的民曹。
2. 初中生: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的支持,改善農民的民曹條件。
3. 高中生:社會發展應該關注民曹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和公正。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從事與民曹相關的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