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
基本解釋
(1).指書畫的運筆。《三國志·魏志·劉劭傳》“光祿大夫 京兆 韋誕 ” 裴松之 注引《文章敘錄》:“ 師宜官 為大字, 邯鄲淳 為小字。 梁鵠 謂 淳 得 次仲 法,然 鵠 之用筆盡其勢矣。” 唐 李頎 《同張員外諲酬答之作》詩:“清言只到衛家兒,用筆能夸 鐘太尉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大體 源 及 巨然 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
(2).指運用寫作技巧。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分。”
成語(Idiom):用筆
發音(Pronunciation):yòng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使用筆進行寫作或繪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用筆是指使用筆進行寫作或繪畫的意思。它可以表示一個人的文學才華或繪畫技巧,也可以表示一個人的創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用筆也可以指代一個人的書法或繪畫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筆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寫作、繪畫或創作方面的能力。它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才華橫溢,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的寫作或繪畫技巧不夠好。此外,用筆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書法或繪畫作品的風格和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用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上》中。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這篇文章中用用筆來比喻一個人的才華和表達能力。后來,用筆逐漸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文學才華和創作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用(verb)+ 筆(noun)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用筆流暢,字字入骨,令人嘆為觀止。
2. 這幅畫的用筆細膩,色彩鮮艷,給人以美的享受。
3. 她的小說用筆簡潔明快,富有感染力,深受讀者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和“用筷子”類比來記憶,用筆就像是用筷子吃飯一樣,是創作和表達的工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用筆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用心筆墨、筆耕、筆走龍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筆寫字,覺得自己的字越來越漂亮了。
2. 初中生:老師說我的作文用筆有進步,寫得更有條理了。
3. 高中生:我正在學習書法,希望能夠用筆寫出一手好字。
4. 大學生:我對繪畫很感興趣,正在學習用筆表達自己的想法。
5. 成年人:我喜歡讀書和寫作,用筆是我表達思想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