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舉
成語(Idiom):杜舉
發音(Pronunciation):dù j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杜舉是一個四字成語,指的是阻止、制止、禁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杜舉的字面意思是“杜止、舉行”,表示阻止某種活動或行為的進行。它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活動被限制或禁止,以達到維護秩序或保護利益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杜舉常用于描述政府或其他權威機構對某種行為或活動的限制。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政府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或者某個組織對不符合規定的行為進行限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杜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朱權的《齊諧雜劇·杜舉》。該劇講述了一個杜舉官在杜止違法行為時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撓,最終通過努力成功制止了違法行為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并發展成了成語“杜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杜舉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采取了嚴厲的措施,杜舉了非法集會。
2. 學校對學生的校內手機使用進行了杜舉。
3. 為了維護市場秩序,政府采取了措施杜舉不法商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杜舉想象成一個手舉著杜賓犬的人,這個人通過舉起狗來阻止不法行為的發生。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限制、禁止相關的成語,如“禁絕”、“阻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杜舉了我們在課堂上吃零食的行為。
2. 初中生:學校杜舉了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行為。
3. 高中生:政府采取了措施杜舉非法集會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