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理
成語(Idiom):撥理(bō lǐ)
發音(Pronunciation):bō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糾正錯誤,調整整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撥理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整齊、有序。它表示調整、糾正事物的不整齊或錯誤,使之恢復到正確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撥理常用于描述人們整理物品、整齊衣物、調整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規則之處。它也可以用于形容糾正錯誤的言行舉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撥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宮廷文化。古代宮廷中,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整理皇帝的衣物和床鋪,他們要保持一定的整齊和規矩。因此,撥理一詞就形容了這種整理和調整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撥理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撥”表示調整、整理,第二個字“理”表示整齊、有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用手指撥理了一下頭發,整個人看起來更加整齊了。
2. 他在會議上撥理了自己的發言,使之更加條理清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梳理”類似的發音和意義來記憶“撥理”。想象你在整理頭發時,用手指撥理頭發,使之整齊有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整理、調整有關的成語,如“整頓旗鼓”、“井井有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讓我撥理書包,把書本整齊放好。
2. 初中生(13-15歲):我媽媽總是叫我撥理房間,讓它變得整潔。
3. 高中生(16-18歲):我在寫作文之前,會先撥理一下思路,使文章更有條理。
4. 大學生(19-22歲):在準備演講之前,我會撥理自己的言辭,使之更加準確和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