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排斥異己(pái chì yì jǐ)
發音(Pronunciation):pái chì yì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排斥異己是指對不同意見、不同立場或不同群體持敵對態度,拒絕與其共存或交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排斥異己是一種對異己的態度和行為,表明個體或群體拒絕接受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或群體,甚至可能采取敵對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在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中,某個群體或個體因為意見不合而排斥、歧視或對立另一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三十三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國家晉國的大夫荀息因為與公子重耳的政治立場不合,被排擠出權力中心。這個故事成為了“排斥異己”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排斥異己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排斥”表示拒絕、驅逐,而“異己”則指代不同意見或不同群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黨一直以來都在排斥異己,不愿與其他政治派別合作。
2. 他們對于新的想法總是持排斥異己的態度,無法接受任何不同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排斥異己”拆分成兩部分記憶。首先,記住“排斥”表示拒絕、驅逐,然后記住“異己”表示不同意見或不同群體。將這兩部分結合起來,形成整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觀點的人們是如何相處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時,學習如何處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情況,以及如何促進和諧共處,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向。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總是排斥異己,不愿意和新同學交朋友。
2. 初中生:有的同學在團隊合作中排斥異己,導致大家無法達成共識。
3. 高中生:學校里的幾個社團總是排斥異己,不愿意與其他社團合作舉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