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
基本解釋
◎ 上訴 shàngsù
[appeal]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的判決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級法院提請重新審理
提出上訴
英文翻譯
1.{律} appeal (to a higher court); lodge an appeal; institute an appeal
詳細解釋
(1).謂向神祇、君王或官府訴說冤情。《文選·班固<東都賦>》:“下民號而上訴,上帝懷而降鑒,乃致命乎圣皇。”《后漢書·班固傳》作“上愬”。 唐 杜甫 《杜鵑行》:“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上訴於蒼穹。” 宋 韓琦 《北岳謝雪文》:“守臣慙政之缺,察民無罪,輒遣屬吏走祠下,合眾心之所憂,上訴於神。” 清 趙翼 《檐曝雜記·黔中倮俗》:“有事控於本官,本官或判不公,負冤者惟私向老土官墓上痛哭,雖有流官轄土司,不敢上訴也。”
(2).法律名詞。訴訟當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審的判決或裁定,而按法律規定程序向上一級的法院申訴。 魏金枝 《任璋元和三個地主》:“怎么辦呢?有的朋友說:‘豈有此理,索性到 金華 上訴去!’” 謝覺哉 《纏訟》:“要知道,‘不服上訴’,是審判不當的救濟法子。”
成語(Idiom):上訴
發音(Pronunciation):shàng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向上級或上一級法院申請復審或請求改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上訴是指當一個案件的判決結果對當事人產生不滿或不公正時,他們可以向上級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對原判決進行復審或改判。上訴是一種法律程序,旨在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上訴常常在司法領域中使用,特別是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當一方當事人對原判決不滿意時,他們可以選擇上訴,希望通過上級法院的審理來獲得更公正的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上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司法制度。在古代,人們可以向皇帝或官員上書,請求對判決進行復審或改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概念逐漸演變為現代法律系統中的上訴程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上訴”的結構是“上”和“訴”兩個字。其中,“上”表示向上級或上一級法院提出申請,而“訴”表示請求復審或改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原判決非常不滿,決定上訴到高級法院。
2. 律師建議我們上訴,因為他們認為原判決有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上訴”的技巧是聯想法。可以將“上”字聯想為向上級申請,而“訴”字聯想為請求復審或改判的意思。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法院門前,舉起手向上級法院提出申請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法律領域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上訴程序的詳細內容和法律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上訴制度和司法體系之間的差異,可以幫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上訴的概念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覺得老師對他的批評不公平,他決定上訴。
2. 初中生:小紅對學校的處罰不滿意,她打算上訴到學校的紀律委員會。
3. 高中生:小王被判無罪后,他的家人決定上訴,希望能夠恢復他的名譽。
4. 大學生:大李對大學的成績評定不滿意,他準備上訴,希望能夠改變結果。
希望這個關于“上訴”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