餒殍
成語(Idiom):餒殍(něi piǎo)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p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餓死的尸體,比喻被饑餓折磨而瀕臨死亡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餒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餒指饑餓,殍指尸體。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因為長時間的饑餓而瀕臨死亡的狀態。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們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無法維持生存,非常憔悴和虛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餒殍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饑餓和營養不良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饑荒、戰爭、災難等導致人們無法獲得足夠食物而面臨生存危機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為了某種目標或理想而付出極大努力,到達極限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餒殍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叫喻聰的將軍,他為了保衛國家,帶領齊軍與敵軍作戰,長時間沒有回家。當他終于回到家時,發現家中已經沒有一粒米飯了。喻聰餓得奄奄一息,瀕臨死亡。這個故事中的喻聰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餒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餒殍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餒表示饑餓,殍表示尸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饑荒時期,人們飽受餒殍之苦。
2. 這個國家的經濟崩潰后,很多人都變成了餒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餓得只剩下骨頭,瀕臨死亡的狀態,形象地表達了餒殍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饑餓和營養不良相關的成語,如“餓虎撲食”、“饑不擇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故事里,主人公餓得變成了餒殍。
2. 初中生(12-15歲):歷史上,很多人在戰爭和饑荒中成為了餒殍。
3. 高中生(15-18歲):這個成語形容了人們在饑餓中瀕臨死亡的痛苦狀態,提醒我們珍惜食物和生活。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消除貧困和饑餓,避免人們成為餒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