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詞語解釋
bù shí qǐ dǎo ㄅㄨˋ ㄕㄧˊ ㄑㄧˇ ㄉㄠˇ不識起倒(不識起倒)
不知好歹;不識時務(wù)。《西游記》第五二回:“你那三個和尚已被我洗凈了,不久便要宰殺,你還不識起倒?去了罷!”《蕩寇志》第九二回:“ 吳用 道:‘你這廝太不識起倒。’” 茅盾 《子夜》十:“ 費小胡子 忍不住笑了,他想來這位不識起倒的 曾老二 一定把 吳蓀甫 纏的頭痛。”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識起倒
成語(Idiom):不識起倒 (bù shí qǐ dǎo)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shí qǐ d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憑空猜測或判斷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識起倒是指對事情的真相或內(nèi)情一無所知,只憑主觀臆斷或片面的了解進行判斷。這個成語表示人們在沒有充分了解情況的情況下,隨意做出判斷,往往會導(dǎo)致錯誤的結(jié)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沒有深入了解事情情況就妄加評論或判斷的人。也可以用于警示人們在做決策時要慎重,不要憑空臆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賈充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賈充在晉朝時,因為許多人對他的忠誠表示懷疑,于是他寫了一篇文章,文中有一句話:“不識起倒,豈能以此為疑?”(不了解真相,怎么能懷疑我?)這句話后來成為了成語“不識起倒”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識”、“起”、“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不了解,只是不識起倒地亂猜。
2. 別人對他的事情一無所知,卻隨意評論,真是不識起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識起倒”分解為“不識”、“起”、“倒”,聯(lián)想起一個人在迷霧中摸索,無法看清真相,只能憑借直覺猜測,最終導(dǎo)致了錯誤的結(jié)果。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與“不識起倒”相近的成語,如“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等,這些成語都與主觀臆斷或片面了解有關(guān)。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xué)生:他們只看到了一點點,就亂說了,真是不識起倒。
初中生:老師沒告訴我們?nèi)康那闆r,我們不能不識起倒地評論。
高中生:在網(wǎng)絡(luò)上,很多人不了解真相就隨意發(fā)表評論,真是不識起倒。